首先是诺如病毒。两种颜色对比着看的更清楚。诺如病毒是病毒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,每年造成20万的死亡。显微镜下的诺如病毒是直径约23~40纳米的小球,没有脂质包膜,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。
然后是乙肝病毒。乙肝病毒直径约40纳米,是最小的有包膜的病毒。乙肝病毒虽然很小,但这并不意味着好对付。常规的开水消毒并不能使乙肝病毒完全灭活,必须用高压蒸汽灭菌。由于以前人们不知道这一点,结果光中国就有近1亿人感染乙肝病毒,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(flavivirus)家族,和同族的黄热病毒,乙型脑炎病毒,西尼罗河病毒都是属于虫媒病毒(arbovirus),也就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。然而和黄热病毒,乙脑病毒不同,登革热至今没有可靠的疫苗,而且感染过登革热非但不会产生免疫保护,反而会加重二次感染的病情。
登革热病毒直径大约60纳米,有包膜,可以看出它的膜蛋白呈菱形排列,这也是黄病毒的特征。
丙肝病毒。就在人们还在为艾滋病恐慌的时候,一个更为隐秘的杀手悄然传播开来。直到1989年,人们才发现了除了乙肝,还有一种病毒能造成慢性肝炎,这就是丙肝。然而,这为时已晚。目前全世界感染丙肝的人约1.7亿。丙肝比艾滋还要隐蔽,感染者常常15~30年都不会有症状,然而一旦有症状往往是肝硬化,肝癌晚期……
丙肝虽然属于黄病毒科,但它不属于黄病毒属,这也使得它有和黄病毒属迥异的特点。丙肝病毒不能通过蚊子传播,而是通过血液传播(输血,共用注射器)。丙肝病毒的直径约55纳米,膜蛋白并不是呈菱形排列,而是只露出很小的一坨,分别为E1和E2。这样的结构使它对抗体更加隐蔽。
丙肝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,除了膜蛋白E1,E2和核蛋白(就是中间那个正二十面体的核心)和里面包着的RNA,就没别的了。然而丙肝病毒的变异能力比艾滋病病毒还强,目前发现的丙肝病毒的基因型有7个大类。这也使得丙肝一直没有可靠的疫苗。
流感病毒。这张是我最喜欢的了。流感病毒是一个“外表插满了螺丝钉,内部装满了会自组装的弹簧的玩意儿”。因为流感病毒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它的RNA基因组是分成8个小段的,可以进行自由组合。这也赋予了它超强的变异能力。
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艾滋病毒。需要科普一下,HIV和上面其它病毒都不同,HIV一方面直径比较大(100~120纳米),另一方面表面抗原(Gp120,Gp41,图中橙色的突出物)非常少(平均14个),所以HIV看起来不是一个蛋白质球,更像一个光秃秃的脂肪球。
这种稀疏的抗原排列造成了一个非常操蛋的结果,就是抗体很难抓住它们,像别的抗原很密集的病毒,抗体可以两只手各抓一个,而对于HIV,抗体只能一只手抓着。由于表面抗原(就是那些橙色的东西)是抗体唯一的目标,这使得HIV疫苗的研制异常困难。
大家可以注意到除了这些橙色的东西,HIV表面还有一些灰色和黑色的毛毛,这些“毛毛”是HIV在离开宿主细胞时“顺便”带走的一些宿主细胞的表面蛋白,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,ICAM,CD55等等。这些蛋白也可以和CD4受体结合,或者抑制补体反应。这造成了一个更操蛋的结果,就是增强了HIV的感染能力。
最后,以噬菌体的照片结束本帖。